僧格林沁此时麾下总计有八旗兵马五千。
八旗的确是烂透了不假,但正所谓烂船也有三斤钉。
僧格林沁麾下的这五千兵马,就是整个大清中屈指可数的,还算有一定战斗力的部队。
此外,钦差胜保又从讷尔经额那边接手一万多兵马。
清廷东凑西凑,又凑了四万兵马出来。
总计数量达到六万人,驻扎在直隶省会保定。
此时的北伐军,已经一路从直隶南部的临洺关北上,连续攻克了多座城池,包括赵州和深州两座州府,正在深州进行休整。
深州城内,林凤祥和李开芳再度面临抉择。
李开芳忧心忡忡地开口道:
“援兵迟迟未至,老林啊,我们是不是该班师了?”
按照之前的计划,太平天国应该至少有两到三波援兵跟随北伐军继续北上的。
林凤祥、李开芳在途中也多次向天京派回信使,希望能获得新的支援。
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任何一波新的援军消息传来。
从四月份出兵到现在已经是九月份,北伐军五个月的时间里转战数千里,无论体力还是意志都消耗巨大。
李开芳觉得,这样一支疲惫之师是拿不下北京的。
林凤祥闻言,也有些迟疑。
举杯喝了一口酒之后,林凤祥缓缓道:
“老李啊,你的意思我当然明白。”
“可咱们都已经到深州了,距离北京就那么点路程。”
“这种时候放弃,我不甘心呀!”
深州到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五百二十里!
而北伐军出发地扬州,则要两千里地。
路程都走了四分之三,这时候说撤退?
作为主帅的林凤祥怎么可能甘心。
李开芳无奈,道:
“可咱们的士兵真的很疲惫了。”
林凤祥呼出一口气,缓缓道:
“来都来了,不管怎么样总得试一下。”
“你放心,若是当真打不过,我们再撤退也不迟。”
李开芳无奈,只能接受。
为了做好最后一战的准备,北伐军整整在深州休息了二十天时间。
大战之前先休整,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二十天的时间,也足够让清军在北方搭建了重重防线,准备阻止北伐军的继续北上。
经过和李开芳之间的商议,林凤祥做出决定。
“保定府有好几万兵马,咱们去那的话多半徒劳无功。”
“就绕过保定吧,走交河、沧州、静海抵达北京城吧。”
林凤祥和李开芳作为太平天国的元老级宿将,他们在贯彻战术这方面是非常出色的。
出发第二天,他们就攻克了献县。
第三天,拿下了交河。
第四天,攻克泊头。
泊头是京杭大运河北线一个相当重要的漕运码头。
自从太平天国攻克天京,大清被迫进行漕粮海运之后,京杭大运河沿线就开始衰落,泊头也不例外。
在这里,北伐军缴获了一部分船只,还有数千没了生计的漕运工人、水手加入北伐军。
又过一天,北伐军沿京杭大运河北上,抵达沧州。
仅仅五天时间,北伐军就以极快的速度连续拿下四座城池,转战两百多里,正合了一句话“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北伐军的捷报不断传来,让大清京师内部顿时震动。】
镜头转到京师,大量的官员、士绅乘坐马车,带着子女、物资纷纷从京师各处城门逃命。
一时间,北京城所有城门都是车水马龙,拥挤不堪。
但只有出城,没有进城。
恭亲王奕訢刚刚从军机处出来,看着大街上这幅乱象,沉默片刻后忍不住叹息道:
“何以至此啊!”
就连咸丰皇帝都做好了逃亡的准备。
“快,让人赶紧把行李打包好,若是贼寇当真来了,那就撤!”
咸丰也是真害怕了。
北伐军一旦破城,别人尚在两说,咸丰皇帝是绝对没活路的。
就在此时,僧格林沁闻讯入宫。
“皇上请放心,只要奴才还在,贼寇绝对没有任何攻入京师的可能!”
咸丰皇帝惊恐地看着僧格林沁:
“你确定?”
僧格林沁斩钉截铁地开口道:
“臣可以和皇上保证,绝对没问题!”
咸丰皇帝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那就拜托你了,好表哥。”
翌日,僧格林沁特地率领自己麾下刚刚集结完毕的五千多骑兵,在北京城绕着紫禁城巡逻了一圈,接着才出城南下。
另外一方面,钦差大臣胜保也刚刚领兵抵达河间。
有人向胜保进言。
“大人,贼寇马上就要去天津了,咱们得立刻驰援天津啊。”
胜保哼了一声,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去天津就去天津,怕什么?”
“天津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
“等僧格林沁领兵到了,再做处置。”
【由于僧格林沁、胜保两路大军未到,沧州城只能独自面对北伐军的进攻。】
一条弹幕随之飘过。
【汉高祖刘邦:这咸丰和南明的历代皇帝也没啥区别嘛,果然不愧是败家子。】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你可别乱说,他最起码没有做出什么昏庸之事。】
【汉武帝刘彻:你这话朕就不能同意了。他要是作对了,太平天国能发展壮大到这种地步?】
【唐太宗李世民:没做错事,国内天灾人祸一个都摆平不了,反而愈演愈烈?】
【明太祖朱元璋:这说明啥?咸丰没做错,但也没做对。】
【隋文帝杨坚:大清都签订《南京条约》十几年了,咸丰不但不能振兴国势,反而还让国家一步步滑落深渊,的确不行。】
【光武帝刘秀:该奋起直追的时候,咸丰带着大清各种内斗。看似没出错,实际上大错特错!】
【魏武帝曹操:你就看看咸丰换了那么多主帅都没搞定太平天国,便能知道他的识人用人之道也就那样了。】
【昭烈帝刘备:用人也不会用,国势也是江河日下,不是败家子是什么?】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历朝皇帝的批评,说出了大清中后期皇帝们的弊端。
看似没啥毛病,但仔细一探究,又发现一点用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