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书屋 > 穿越小说 > 逆势屠龙 > 第924章
双管齐下,虽不能保证朝廷拨下去的每一厘银子都被善用,但却也大大减少了贪墨的可能。

练军和修城,是应对建虏今冬可能入塞的两个基础准备,而在这之前,马绍瑜和袁枢去往辽东的使者团,能不能得到建虏的善待,双方能不能谈出一个结果,则是未来局势发展的风向标。

不止朱慈烺,从崇祯帝到下面的朝臣,所有人都在关注辽东谈判的进展。

四月初,消息传来,辽东谈判不顺,双方就换俘和交换忠骨之事,迟迟无法达成一致。

立刻,那些原本就不支持和建虏谈判的文臣纷纷上疏,认为建虏“蛮夷不知礼”,马绍瑜和袁枢应立刻撤回,不应该再谈了,但三辅蒋德璟说:“谈判本就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就如买卖,一方漫天要价,一方就地还钱,不争执几十个来回,是不可能有结果的,所以稍安勿躁,如果不成,马绍瑜和袁枢自会返回。再者,不管怎样,总要把邱民仰、曹变蛟、王廷臣等人的忠骨带回来吧……”

如此,才把异议压住。

而就在争论的同时,西山煤窑发生了一次小矿难,被大明俘虏,现在在西山煤窑“赎罪”的建虏八旗兵,当场被砸死十几人……

沈阳。

建虏礼部。

马绍瑜袁枢再一次和对面的建虏礼部官员坐到了谈判桌的两边。

和前面十几次的激烈争论不同,今日的谈判很是平静,双方冷冰冰的重复着已经重复了十几遍的官话。

对于大明提出的,用阿巴泰换取洪承畴和祖大寿,建虏谈也不谈,直接拒绝,而对于大明收敛松山忠骨的要求,建虏则提出条件,那就是释放被俘的建虏“勇士”,包括但不限于满汉八旗和蒙古士兵。

这一条,大明当然是拒绝的。

马绍瑜的原话:释放你们的士兵,但历年我大明被你们俘虏的士兵,是不是也应该一并放回呢?

建虏礼部:不可能,他们已经是我大清的士兵,忠心于我大清了。

马绍瑜:那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他们是汉人,怎么可能忠心于你们?但是有回归家乡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愿意的,就像是现在正在西山挖煤的你们的士兵一样,他们表面顺从,但内心里却日夜期盼,想要回归故国。

建虏官员怒了:不放我大清勇士,曹变蛟等人的尸骨,你们休想拿回!

马绍瑜:素闻你女真敬重勇士,即便是敌国士兵,也要礼遇善待,曹总兵等人都是忠烈勇士,回归故土乃是人之常情,你们如此刁难,难道这就是你们敬重勇士的方式吗?

双方今日的谈判,再一次不欢而散。

马绍瑜和袁枢被建虏重兵“押”着送走,屏风撤去,坐在后面的范文程脸色凝重,明国京师的西山煤窑发生矿难,大清勇士被砸死十几人的消息,他已经知悉了,虽然明知道这是明国的诡计,故意在残害大清勇士,但他却无法指责马绍瑜和袁枢,因为这两人完全可以推得干干净净。矿难嘛,非人力所能阻止。

如果谈判继续僵持,说不得还会有更大的矿难发生。

范文程匆匆进宫,去见黄太吉。

听完他的汇报,御案后的黄太吉皱着眉头,久久不语。

范文程屏气凝息,等着圣意。

“先生以为,明人究竟想要什么?”黄太吉的声音从御座的方向传了下来。

范文程躬身:“臣以为,明人要求释放历年被俘的明军兵士,不过是谈判的手段,那些人,就算我大清愿意放,明国也不敢用的,臣观明国使臣的意思,怕是想要从大清换取一些对他们有用的人,或者是物资。”

“战马?”黄太吉一点就透。

范文程点头。

黄太吉站起来,在御案后来回踱步。

就明清贸易来说,建虏能卖到大明的,只有人参貂皮等一些并非生活必须的奢侈品,而这些奢侈品,大明使臣肯定是看不上的。除了这些奢侈品,建虏能拿出,而明国又急需要和短缺的,那就只剩下战马了。

而且就历史来说,用战马换取俘虏,并不鲜见,黄太吉当初征讨蒙古时,就曾经用蒙古俘虏换取到了大量的牛羊和战马,明国和蒙古交战,也有类似的交易,战马换俘虏,一点都不稀奇。

但战马是战略资源,建虏在辽东战事中,只所以能始终占据上风,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战马充足,可以大范围的转进回旋,杀明军一个猝不及防,改小胜为大胜,小败为不败,如果没有了战马的优势,想要继续保持对明军的优势,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五百个八旗勇士,明人会要求多少战马呢?”黄太吉站住脚步,问。战马虽然宝贵,但八旗勇士更加珍贵,如果能将这五百人换回来,黄太吉倒也不计较给明国一些战马。

“明国战马短缺严重,据最新的行情,一匹上好的良马,在明国境内最少能卖二十两银子。普通的劣马也在十两银子以上,过去,明人通过互市能从我大清和蒙古人手中买到一些战马,现在断了互市,战马的价钱估计会更高,臣推测,我大清用四到五匹马换取一名大清勇士,明国绝对会愿意的。”范文程道。

黄太吉沉思了一下,微微点头:“那就四匹吧,如果明国能保证我大清勇士的安全,用一人四马的价码将他们换回来,也不是不可以。”

范文程惊讶:“皇上……”

“我大清勇士的性命,何止值四匹战马?在朕看来,四十匹都不止。”黄太吉脸色严肃:“但这并不是朕同意以马换人的唯一原因,朕想要的是,清明两国,共存共荣,这一点,你要和明国使臣说清楚。”

范文程目光一闪,明白了黄太吉的意思:“皇上是说,重启议和?”

黄太吉微微一笑,点头道:“是的,你告诉明国使臣,我大清愿意交纳的战马,并不是赎金,而是诚意,只要明国承认我大清现在的疆界和势力范围,以锦州为界,我大清愿意和明国永结盟好,互不侵犯!”

范文程先是惊疑,随即便明白黄太吉的意思了。

去年入塞失败,多铎损兵折将,明国又关闭了边境贸易,今年大清国的物资必然会出现短缺,大清自己还好,有过去的积蓄,尚可以支撑,但广袤的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八旗,因为没有积蓄的习惯,今年的生计肯定是要出现问题了,大清虽然可以支援,但毕竟不是根本之计,从长远讲,还是要从大明掠夺,加上大清上下,对去年的入塞失败都耿耿于怀,八旗贵胄们一个个都恨得咬牙切齿,嚷嚷着要再次入塞,所以今年入冬之后,大清再一次兴兵入塞,一雪前耻,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作为大清的掌舵人,黄太吉特意在殿中悬挂了一幅明国地图,没事就站在地图前面观摩,绝不是为了和明国议和,而是为了征伐,

所以很明显,黄太吉所谓的“谈和”,不过是迷惑明人的一种手段罢了。

谈和,根本是谈不成的,不说明国那些“刚硬”的士大夫,只说崇祯帝就不能接受“以锦州为界”的耻辱,这一点,黄太吉和范文程都是心知肚明,但他们还是要提出,原因很简单,如果明人忽然开了窍,愿意谈和,大明边境守军松懈了,今冬大清入塞,必然会事半功倍;如果明国不同意议和,大清正好可以为借口,占据道义上的高点,再一次兴兵入塞。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