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书屋 > 穿越小说 > 逆势屠龙 > 第959章
内阁群臣亦都是泪流。

邱民仰行义刚方,殉义捐躯,克全大节,谥忠节

曹文诏秉资骁猛,练习戎行,慷慨出师,勇烈并懋,谥忠果。

王廷臣奋勇争先,捐躯最烈,谥忠刚。

其他战死的文官武将也更有谥号和封赏。

……

内阁首辅周延儒亲自写了祭文,在哀礼上朗诵,并铭刻成碑,永世长存。

“砰砰砰~~~”

神机营的二十四门青铜小炮一起轰鸣,惊天动地,山野回荡,以慰忠烈们的归来。

京营出动五千兵马,扬起灵幡,护卫忠烈们的棺椁。

所有人都是肃穆。

除了皇帝,太子,京师所有的勋贵连同文武百官之外,一些英烈的家人,也被提前接到了京师,当亲人棺椁出现时,他们悲情哭泣,呼喊着家人的名字,现场官员和围观的万千百姓,也都是黯然神伤,有家人战死在辽东,或者被建虏入塞所害的,在这悲戚时刻,也都是压抑不住,哭声一片。

这一天,必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

太子朱慈烺顺势提出,将正在修建的京营忠烈祠扩建为国家级的忠烈祠,将邱民仰等人连同所有战死在辽东的将士的牌位列入,永享国家祭祀,崇祯帝和朝臣门都是同意了。

哀礼一共进行了三天,三天后,曹变蛟等人的棺椁返回家乡,由亲人扶灵回原籍安葬,沿途各地官府要派人保护,官员必须亲自祭拜,大张旗鼓,令天下人都知道,忠烈们,回来了。

……

皇帝和太子亲自迎接辽东忠骨的归来,父子同时落泪,并修建国家忠烈祠,君王每年要向祭奠先祖一样的祭奠忠烈,这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情,消息传来,南北都是轰动,很多军士武将第一次感受到了朝廷对他们的强烈“尊重”,哪怕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也能入祭忠烈祠,永世享受国家的祭祀,当然了,也有文士隐隐意识到,忠烈祠文武并列,这是朝廷在拔高武人的身份啊,虽然想到了,但却没有人敢公开反对,此时正是群情激愤,敬仰勇士之时,任何人胆敢提出不敬,必然会被群起攻之。

邱民仰曹变蛟等人的忠骨回到大明的同时,建虏派来的使者也从潮白河取到了满达海等人连同战死建虏士兵的尸骨---满达海等人是全部,阵亡士兵的尸骨,只能象征性的取一点,大明也一样,十几万的战死,尸骨几百车也拉不完,都是象征性的取一点,遗露在野外的,就地下葬,用朝廷的名义立碑。

就像大明使者团在沈阳被重重戒备一样,建虏的使者也是一路被大明戒备,从潮白河,平谷,一路到山海关宁远,这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隔绝,免得对方探查到大明的政风民情。

虽然仍然是敌对,彼此也都明白,战争仍然是要继续,但不管怎样,这一次交换阵亡将士的尸骨,算是平稳的结束了。

同时,沈阳的谈判,依然是继续。

……

沈阳。

城西驿馆。

大明使者团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半年之久,但实际的谈判进展却是寥寥,除了各自将士的尸骨,其他问题,一直都在反复纠缠中,范文程在战马换俘的数量上,一直都有反复,马绍瑜渐渐意识到,建虏怕是在拖延时间,他觉得,不能再这么继续下去了,于是就和袁枢商议着,要向建虏提出辞行,返回大明。

袁枢却不愿意离开,因为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见过洪承畴或者是祖大寿,虽然从一开始,他就知道想要见到这两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既然来到了沈阳,他总是要想尽办法的尝试一下,向两人提出一些警醒。

只不过建虏看的太紧了,他根本迈不出驿馆的大门,直接向范文程提出,就更是不可能。洪承畴和祖大寿都是新降之人,建虏一定看的甚紧,普通人都尚且不能轻易见到,何况他这个故国使臣?

“马上就是中秋了,据说这一日黄太吉会在宫中大摆宴席,宴请沈阳的汉臣,我们等一等,或许能有所收获。”袁枢道。

马绍瑜只能同意。

八月十五,中秋。

虽然此时的建虏尚没有汉化,但对汉人文化,却是有相当的遵从,包括春节中秋节,建虏宫中都会有庆典,八月十五这一天,黄太吉会在宫中大宴汉臣,共庆中秋,洪承畴和祖大寿是投降的要角,想必两人都会出席,因此如果能争取到出席的机会,袁枢说不得就能见到此二人。

于是,八月十四,马绍瑜袁枢向建虏礼部提出,中秋节乃是汉家节气,喻义家人团聚,两人在沈阳半年,颇得礼遇,闻“汗王”在宫中设宴,因此想进宫向“汗王”道谢。

范文程得到消息,不敢怠慢,急急进宫去见黄太吉。

对黄太吉,或者是游离于中原之外的任何地方政权来说,能否得到中央朝廷(明朝)的确认,也就是是否给予封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很多国家的国王,穷尽一生,要的就是明朝正式册封为他国王。最初建虏也是这样的,努尔哈赤最初起兵时,也自称为臣,虽然黄太吉在消灭了林丹汗,得到了蒙古传下来的一枚玉玺后,就自称天命,自立为帝,僭号崇德,但骨子里,他依然想要得到大明王的正式确认,因此在历次谈判中,黄太吉不止一次的提过,他愿意称大明为兄,大清为弟,但明朝却始终不予理会。

而明使作为明朝的代表,愿意在大节日的时候,到宫中为黄太吉道谢,对黄太吉是很大的面子。

“皇上,明使此议,怕是有所图谋啊。”范文程道。

黄太吉淡淡道:“怎么了?怕他们见了洪承畴和祖大寿,说什么刺激的话?”

范文程默认。

黄太吉淡淡笑:“倒不用担忧,汉李陵投降匈奴,汉使悄悄对他说:何不归?李陵答,归易尔,恐再辱,奈何?又摸摸自己的匈奴头发,叹道,我已经是匈奴人了啊。连李陵那样忠肝赤胆的英雄都不敢回,洪承畴和祖大寿何敢?再者,他们两人都在沈阳,朕恩遇倍宠,视之如亲,又岂是明使三言两语所能打动的?”

“皇上英明,但也不可不防啊。”范文程道。

黄太吉却不怕,摇摇头道:“准明使所请,朕也正好看看,洪承畴和祖大寿会如何应对?”

“嗻。”范文程躬身。

……

八月十五。

沈阳崇政殿。

这一日中午,黄太吉在殿中大摆宴席,宴请所有在沈阳的能排上名号的汉臣,一共将近一百人,桌子排开,坐得满满,一眼望过去,都是满帽辫子,奴才皇上,若非他们言语的乃是汉文,谁又能一眼认出,他们都是汉人呢?

不同于乃父努尔哈赤对汉臣的“用而不重”和深加防备,黄太吉

深知女真全族才几十万人,大明全国人口比女真多了何止百倍,想要和大明对抗,只靠女真自己是绝对不行的,必须依靠汉奸,才能有和大明对抗的资本。

努尔哈赤时,像李永芳、佟养真、范文程等汉奸虽然早早投靠,也立了一些功勋,但并不受重视,起码在身份地位上比起女真大爷们要差好几截,连一个普通的牛录额真都能大声的呵斥他们,令他们不敢顶嘴,黄太吉继位之后,不但大范围的使用汉臣,而且越发的重视,给汉臣相当的地位和尊重,也因此,范文程张存仁等人才能渐渐的崭露头角,并成为黄太吉的心腹重臣。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