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书屋 > 穿越小说 > 崛起大明 > 第1054章 审计南京
……

南京。

钱府。

秦淮八艳,一代名妓,现在为钱谦益小妾的柳如是正坐在花厅里,仔细研读今日的《三文日报》

午后阳光照着她绝美的脸,她美目眨也不眨,只是盯着手中的报纸。

《三文日报》分为北京版和南京版,虽然每日文章刊登的不同,但立场却基本是一致的,和北京版一样,南京三文日报这几日谈论的也都是丁税之弊和摊丁入亩的大国策。

看到激动处,柳如是忍不住叫好。

“夫人!大喜,大喜啊~~”

一个小丫鬟忽然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

得到京师传来的诏书,钱谦益满面红光,喜上眉梢,一双老眼笑开了花---南京礼部尚书不过就是一个虚职,京师的左都御史,才是实实在在啊,最要紧的是,从今以后,他每日都可能见到当今陛下,献言献策,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心思,说不得还真能展一番宏图……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柳如是一身盛装,巧笑嫣然的进到堂中,行了一个万福。

钱谦益开心的受了,随即轻轻叹息:“可惜啊……”

柳如是知道他在叹息什么?在他这个老爷的心里,最想的还是大学士,入阁,左都御史的地位虽然够尊崇,为言官之首,但却不是阁员,无法参与朝廷的最高决策,对老爷来说,依然是不解渴的。

于是柳如是起身走到钱谦益身边,挽住他的手臂,安慰道:“老爷何必忧心?当今陛下英明果断,有识人之能,老爷但是发挥,入阁不远矣。”

钱谦益却摇头,叹息道:“这个左都御史,怕是不好做啊。”

柳如是不解:“老爷,这是何意?”

钱谦益道:“京中传出消息,除了我为左都御史之外,这一次陛下还调整了吏部尚书和侍郎,尚书为袁季通,侍郎为堵仲缄,今年是京察之年,都察院和吏部正是京察的关键,陛下在这个时候同时调整都察院和吏部,意味不言自明啊……”

“公平公正,黜贪存良,秉公处理即可,老爷何必忧心呢?”柳如是轻道。

钱谦益看她一眼,意思是你还是不明白啊,环海深沉,帝心难测,又岂是“秉公”两字就可以处理的?

这一次他能成为左都御史,乃是朝中门人子弟,一起使力的结果,这一份的情谊,到了京察之时,他自然是要还的,所以根本做不到完全秉公,再者,还有一个堵胤锡呢,堵胤锡配不配合,如何配合?另外,陛下置换方岳贡,却令他为左都御史,其间是不是有深意,仍需要他思虑和斟酌……

不过钱谦益也没有再解释,柳如是虽然风尘侠义,有相当的见识,但终究只是一个妇人,朝堂上的门道,她是不懂的。

“老爷,今日的三文日报,你看了没有?”柳如是道。

钱谦益点头,不以为然的说道:“看了,书生之见啊。保定今年试行摊丁入亩,明年就要全国推开,真以为朝廷大事是过家家呢。”

“老爷,摊丁入亩之事,你该不是不支持吧?”柳如是看出了钱谦益隐藏的心事。

毕竟她钱家也是江南大户,田地千顷,如果摊丁入亩,她钱家一年要交的丁税,可是一大笔钱。

“身为朝廷命官,我岂能不支持?关键是江南士绅怕是不会同意啊。”钱谦益道。

“由不得他们不同意!”柳如是美目一瞪,说道:“穷民一人九钱,他们也是一人九钱,有的甚至不交,这本就是不公不义的事情,陛下让在保定试行一年,要是我呀,直接就在江南推开了,看他们谁敢反对?”

钱谦益苦笑。

“怎么老爷,我说的不对吗?”柳如是问。

钱谦益知道和她说不清,于是笑着拍拍她的玉手:“对对对,谁让你是女侠呢?”

柳如是这才笑了,挽着他手臂:“老爷,我们什么时候进京?”

“我已经令人去收拾了,后天我们就动身。”钱谦益道。

柳如是欣喜了一阵,忽然抬头看天:“陛下今年刚不过二十了吧?这般年轻,就这般有为,也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龙颜?”

……

京师。

对于堵胤锡忽然转任户部侍郎,明显就是在为今年的京察做准备,群臣都议论纷纷。

不过议论归议论,大家对于堵胤锡的任命,并没有太多的反对,一来,堵胤锡在长沙知府的任上,就声名卓著,担任通州厘金局主事之时,政绩卓越,为户部侍郎之后,整饬户部,功绩上下都看在眼里,加上堵胤锡为人低调,令人挑不出毛病,又是前詹事府马世奇的弟子,而马世奇是根正苗红的东林,论起来堵胤锡也是东林,朝中东林对他多有卫护。

第二,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堵胤锡是陛下的心腹,而圣心坚决,堵胤锡的任命,是不可阻挡的。

至于钱谦益的左都御史,朝中却有不同意见,尤其是都察院内部,一连两天,都有人上疏弹劾钱谦益……

……

而京察之外,另一件消息也很快又传了出来。

--陛下召见司礼监御马监等二十四司的大太监,挑选人手,好像是想要重新向各地派遣镇守和监事太监,同时有意恢复东厂锦衣卫的权限。

消息传出,群臣都是不安。

不久,得到证实。原本已经被召回京师的原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忽然又回南京去了!

----有明一代,文官和太监,内阁和司礼监,一直都处在彼此倾轧,相互制衡的状态中,其中尤其是以熹宗天启帝、魏忠贤掌权之时最为严重,双方几乎是势不两立,杀红了眼,阉党猖獗之时,朝中东林和清流几乎是被一网打尽,无一人能得免,崇祯帝继位,清算阉党,重新启用东林和清流,同时事必躬亲,没日没夜的批阅奏疏,司礼监和东厂锦衣卫的权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司礼监披红的权力更是被大大削弱,只可惜到了后期之后,眼见国事颓败,文臣无力振作,于是崇祯帝对东厂锦衣卫又有所重用,并向各地派遣了大量的镇守和监事太监,以监视前线部队和地方官员,其数量和规模,竟然是超过了天启朝。

对此,文臣们都是反对的,在他们看来,各地镇守和监事太监,除了搅扰地方,收取贿赂之外,对国事兵事,没有任何益处,因此,对于崇祯帝的外派,从内阁到六部都是反对的,但崇祯帝病急乱投医,已经是不管了。

今上隆武帝继位之后,召回了各地的镇守太监,关闭了东华门的净身房,在文官们看来,今上从善如流,召宦官回宫,限制内廷的权力,实在是一位千古明君。

但想不到今日,隆武帝竟然要恢复过往的旧制,派遣大量的太监出宫,去往各地,这不是走回头路吗?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陛下会不会改变压制东厂锦衣卫,以及内廷的想法和做法呢?

如果那样,司礼监重新崛起,内阁被削弱,文官们在做事的时候,也必然会受到更多的牵制。陛下被太监们“蛊惑”,怕不是又会变成武宗、熹宗皇帝吗?

于是纷纷上疏反对。

有人痛心疾首,有人痛哭流涕,有人苦苦相劝,总之在他们看来,派遣大量太监出宫,对朝廷毫无利益,只会搅扰地方,造成民怨,实在是霍乱天下的开始,请陛下一定要收回。

“派遣镇守太监、监事太监到地方,乃是我大明祖制,卿等为何如此反对呢?”

朝堂之上,隆武帝声音清朗而平静。

群臣一时竟无语,是啊,他们日常时候,总把祖制挂在嘴边,以劝谏皇帝,现在皇帝派太监出宫,正是承袭祖制,他们又有什么好反对的呢?又或者说,如果他们执意反对,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祖制并非是一定正确和不可反对的呢?

不管怎样,群臣都是陷入矛盾。

“卿等不必再上疏了,韩赞周虽然是去了南京,但不再是南京镇守太监,在他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内廷之人赶赴南京,他们的任务只是一个,那就是审计南京户部,兵部,工部,应天府,松江府,苏州府,杭州府最近三年的内外开销和账本账册,以彻底执行新朝的预算、审核、究责的制度。”

“另,加右佥都御史、查盐钦差左懋第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

听到此,群臣这才明白,原来陛下放出韩赞周,并且在宫中编排人手,并不是要重启镇守太监和监事太监的制度,而是要来一次审计,在京师北京之外,对大明的财税重地,副都南直隶来一次大审查!

一直以来,两京户部都有很多烂账藏于其中,有的是理不了,有的是没银子理,一来二去,渐渐就成了惯例,很多账目都成了死账,账本存留的银子,银库里却是一两也没有,粮仓亦然,历任的内阁首辅对此都是心知肚明,但因为牵扯太广,一旦彻查,必然牵动全国,在内外战事频频,局势不稳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妄动,隆武帝继位之初,就下旨要各地官员清点治下的粮仓银库,补足亏空,厘清责任,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各地官员陆陆续续的回奏,说已经完成朝廷交下的任务。

但其间有多少真,多少假,就没有人知道了,但以大明官员的尿性,其间的猫腻一定不会少。

过去户部都察院也会有专人查账,但彼此同僚,上下一体,大多数时候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杀几个小官向朝廷交代,然后不了了之,可这一次不同了,陛下不但从北京调了户部尚书傅永淳前往南京赴任,加了左懋第南京左都御史,更是派出了内廷审计司。

审计司的人不是士子出身,他们原本都是宫中的品级太监,和文官历来是两个系统,自从隆武陛下登基,压制内廷一来,他们的权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在有机会到江南查账,自然是不会轻易放过。

这一来,很多假帐和江南官场乌七八糟的事情,怕是要被翻出来了。

一旦翻出,南直隶官场,必有一场大震动。

……

“陛下整顿吏治,毫无迟疑,京察和审计这两把刀子一插,不知道多少人要乌纱不保?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啊?”

“是啊,有好戏看了。”

京师酒楼茶馆,百姓议论纷纷。

……

消息传到南直隶。

南直隶上下官员都是不安,连带着一些士绅也忐忑起来。

“左阎王、懋抄家要到南京了,这可怎么办?”

“慌什么?该补的补,该除的除,就算他是阎王,抓不到证据也奈我们莫何!你们几个,抓紧时间再把账目给本官过一遍,决不许出现任何差错。”

“可还有内廷审计司呢,他们可是宫里的人……”

“宫里的人更好办,把银子准备好就可以了。”

……

二月。

天气依然极冷。

这一天,又一道奏疏在朝中掀起波澜,那就是新到任不久的四川巡抚方孔炤弹劾蜀王朱至澍纵容家丁,欺行霸市,垄断丝绵,更殴打官差。

消息一出,朝堂立刻哗然。

已经很多年没有地方巡抚弹劾在地藩王了。

方孔炤是第一个。

上一次被朝廷整治的是唐王朱聿键,但当时并非是弹劾,而是实情实报,说唐王私自募兵,向京师勤王去了,崇祯帝听了震怒,立刻就夺了朱聿键的唐王爵位,令他去凤阳皇陵守孝,直到现在,这一位历史上真正的隆武帝,还被关押在凤阳皇陵里动惮不得呢。

方孔炤这一次却是直接弹劾。

方孔炤原本是安庆巡抚,在张献忠被剿灭,湖广归于安静,南京危险解除之后,隆武帝转调他为四川巡抚---在朱慈烺的谋划里,四川为西南的根基所在,非有一个得臣长期经营不可,前四川巡抚陈士奇虽有文采,对大明也足够忠心,但兵略不足,无法夯实四川的基础,并保证四川的稳定,因此朱慈烺调了剿匪有成的方孔炤,同时还补齐了四川的布政使,按察使以及空缺的官员,为的就是尽快振兴四川,以为西南战略做准备。

而方孔炤到任之后,就大刀阔斧的整饬地方,每月都有奏疏到朝廷,过往都是民生民情,以及处置一些贪腐案件和剿灭小股流贼的禀报,今日却是对向了蜀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